方松社区(街道)团工委、中山社区(街道)团工委
【内容摘要】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光荣使命。新时期,基层共青团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政治使命,加强和改进基层团的建设,是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团的事业适应新形势、实现新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下,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壮大,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基层共青团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很大挑战,研究和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基层团组织的建设已是现实所需,是时代所需。
本文紧密结合当前基层共青团工作实际,联系多年来基层共青团改革发展的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新时期如何全面、系统地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 基层 团组织建设 网络平台
一 对于新媒体建设的实例现状分析
1.1方松街道团工委新媒体建设与中山街道新媒体建设简介
1.1.1方松街道团工委新媒体建设现状:
官方微博(新浪微博:方松青年)开通于2011年1月,现有粉丝数1638人(截止至2014年10月11日)。官方微信公众号(方松青年)于2014年3月开通,现有粉丝数347人。
1.1.2中山街道团工委新媒体建设现状:
自2011年起,中山街道团工委也着手开始新媒体的建设,其中包括:微信公众账号“中山新青年”和微博账号“中山新青年”。“中山新青年”微博成立于2011,目前有粉丝179名。“中山新青年”微信公众平台成立于2013年,目前粉丝数153人。
1.2新媒体在基层团组织的主要功能
1.2.1及时发布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信息。
发布一些居委会各团支部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五四青年节主题演讲比赛、敬老爱幼主题活动等工作信息,让居民了解到街道团工委的日常工作情况,同时激发社区青年参与团组织活动的热情。
1.2.2引领青年传播正能量。
利用新浪官方微薄开展一些活动,例如“说说身边好青年“微故事征集活动、“带着国旗去旅行”照片征集活动、“祖国生日快乐”国庆宣传活动等,通过新媒体号召社区青年加入到正能量的传递中来。
1.2.3发布一些便民服务信息。
例如:招聘启事,联络松江区尤其是方松、中山地区的各家企业,为大学城学生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为社区青年提供岗位招聘讯息等;活动召集,除了通过各居委会团干部进社区宣传活动项目外,通过新媒体宣传报名,扩大了活动参与的范围;各类优惠讯息,比如星空剧场青年中心公益票的赠送活动、转发即享折扣等活动。
1.3基层团组织中新媒体工作的经验总结
1、在发布工作信息的同时,穿插一些服务咨询、优惠福利等信息,更能引起社区青年的关注与喜爱。同时,在语言表达与内容编写上,要积极迎合青年人特点,尽量以活泼生动的方式来传递信息,适当使用一些网络热词与用语,在与青年人交流时,也多用一些表情符号。内容编写上,要贴合青年人的需求,主要在就业、育儿亲子、文化娱乐、学习提高、志愿服务等方面多做文章。
2、不一定要每一次都推送文章。在推送内容的选择上,不一定每次都要向粉丝和用户发送长篇文章。可以不定时的推广一些小的知识和技巧,只要能帮助到潜在顾客和读者的都可以。因为信息量小,不会影响生活,并且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是许多用户都喜欢的新媒体原因。
3、多发原创热点的东西。对于新媒体与日俱增的今天,许多内容被人一转再转,许多平台只是做到了转发的功能,要让新媒体平台变得更容易吸引人,还需要有原创性的内容加入其中,当然所推送的内容也可以不是原创,但也需加入自己的观点,以引起他人的共鸣。
4、推送内容,晚上或者下午最好。通过运作中发现,新媒体在推送信息的时间上,最好是晚上6点至8点间或者下午3点至4点之间。因为这些时间读者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思考信息内容。
1.4基层团组织中新媒体工作存在的实际困难
1、新媒体不能做到专人负责。
街镇团委一般只设立一名书记,没有其余工作人员,在微博微信的日常维护上存在一定困难,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发布信息,往往造成信息的滞后与拖延。在内容的创新与吸引眼球上也存在一定局限。
2、用户从主动阅读逐渐变成被动阅读。
通过“中山新青年”与“方松青年”的微信、微博运作中发现,关注的用户一开始能够主动阅读每次推送的信息内容,由于内容的相对封闭性,用户能接受的只是传教式的信息,久而久之逐渐从主动地阅读内容变为选择性的阅读,最后从选择性阅读变成被动阅读,甚至有些用户只是接受推送而不去看内容。
3、用户增长停滞。
经过“中山新青年”、“方松青年”开办时的第一波的强力推荐,账号互推,线下资源的充分利用,急增了首批粉丝用户。但事实证明,在微信、微博较为封闭的生态下,新用户的发展很难持续健康的增加。例如“中山新青年”微信在2014年初至今,用户增长仅为10%。
4、互动情况每况愈下。
团工委的“创意策划”不可能次次都那么颠覆和创意百出,而用户则被教育得越来越精,同时好奇心和参与意愿都在下降。
5、有送就有人,没送全是“僵尸粉”。
通过网络调查统计,大多数用户关注公众号参加一两次“转发送礼”的活动后基本处于无动作状态,主要原因是有很大一部分关注公众号用户的目的只是参与活动领取奖品。如果没有礼品的吸引用户参与的时候,多数都会选择做僵尸粉或者干脆取消关注。
1.5关于新媒体平台使用推广的调研分析
首先,对受访者个人信息做统计。其中:1、性别分布中,女性的比例大于男性;2、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学历所占比例比较大。

表一:受访者性别分布
图一:受访者性别比例饼图

表二:受访者文化程度构成
图二:受访者文化程度分布饼图
其次,关于对新媒体的了解,大多数人表示听过并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其中了解微信的占到了大多数。近年来,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兴起火热,越来越多的企业等投入了人力物力来推微信平台,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图三:同步推送各类消息接受者反馈表
由上图三不难看出,如今基层团组织在同一天推广不同类别的消息时,娱乐信息的阅读量最大,便民信息其次,基层团务和上级团务下达信息的阅读量都异常之低。
表3
快速了解各方面资讯 |
| | Frequency | Percent | Valid Percent | Cumulative Percent |
Valid | 否 | 8 | 12.7 | 12.7 | 12.7 |
是 | 55 | 87.3 | 87.3 | 100.0 |
Total | 63 | 100.0 | 100.0 | |
表4
了解基层团务 |
| | Frequency | Percent | Valid Percent | Cumulative Percent |
Valid | 否 | 33 | 52.4 | 52.4 | 52.4 |
是 | 30 | 47.6 | 47.6 | 100.0 |
Total | 63 | 100.0 | 100.0 | |
表5
深入了解某项事宜 |
| | Frequency | Percent | Valid Percent | Cumulative Percent |
Valid | 否 | 46 | 73.0 | 73.0 | 73.0 |
是 | 17 | 27.0 | 27.0 | 100.0 |
Total | 63 | 100.0 | 100.0 | |
表6
跟随大众 |
| | Frequency | Percent | Valid Percent | Cumulative Percent |
Valid | 否 | 50 | 79.4 | 79.4 | 79.4 |
是 | 13 | 20.6 | 20.6 | 100.0 |
Total | 63 | 100.0 | 100.0 | |
通过表3至6可以发现大部分接受者选择基层团组织新媒体的诉求是寻求即时信息,因此新媒体建设的轻重应该有所偏向,新媒体应该更加偏向于“浅阅读”,将重磅消息精简化,让广大青年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最大程度上了解到即时团组织信息、娱乐信息等一体化消息,从而满足青年需求。
二 新媒体背景下基层团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人们带来快捷、便利、高效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和负面效应。网络冲击着社会,冲击着经济,冲击着教育,也同样冲击着基层共青团工作。信息网络的出现将给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手段、方式、内容、条件、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拓展。
2.1基层团组织的新媒体受众覆盖面小,相互间交流少
如今新媒体传播模式在青年中不断掀起流行浪潮,不过关于基层共青团的新媒体建设力度以及覆盖面却很小。当代青年对于新媒体推送内容的注意主要集中在娱乐、便民这几块内容上,关于共青团团务、思想引领则关注不大,这是其受众覆盖面小的原因之一。其次各个基层团组织之间互动太少,造成资源无法共享、内容重复化、创意不足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基层团组织的新媒体工作大多停滞于自娱自乐状态。
2.2基层团组织新媒体平台建设内容单调
基层团组织的目标是引领青年思潮,培养党的后备军。但是基层团组织如何吸引广大的青年来关注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今基层团组织的新媒体推送内容过于单调,局限于日常基本团务信息推送以及上级团组织的信息传递,缺乏贴近青年的内容。因此基层团组织在建设新媒体平台过程中需要考虑贴近青年的内容以及将基层团务以更易于接受的方式推送,如此才能建立一个多元化新媒体中心。
2.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青年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下降
共青团传统的工作思路是按照行政层级组织青年,开展工作,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青年组织形成巨大冲击。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能充分满足现代青年崇尚自我,追求个性的发展需求,对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正因为新媒体的强大号召力和动员力,网络化青年组织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并日渐受到多数青年的认同,传统团组织行政化体系的聚集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传统青年组织的思想教育、组织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对青年们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2.4新媒体对共青团阵地建设提出新的课题
阵地是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等工作的依托和载体,是共青团工作职能的具体体现,是团组织和青年进行有效沟通的纽带。新媒体下的共青团组织的生存环境和对象群体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给共青团阵地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1、1)宣传教育课题
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呈爆炸性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知识,人们的视野大大开阔,但是,由于网络的全球性、自由性、匿名性和开放性,加上当前的监控监管技术和制度还不完善,使得网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伴随而来的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甚至还有反党反国家的言论。所有这些使活跃在网络上的青少年将面临信息选择的困惑甚至危机,更有可能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和毒害。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开放性、便捷性特点,积极探索网上引导的有效方式,通过网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青年先进思想文化主旋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占领宣传教育阵地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2、2)吸引凝聚课题
在网络上,互联网以特有的零时差、零距离、零空间的优势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年的青睐。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网络作为他们交往交流的空间和平台,使得越来越多的实体性青年组织的功能转而借助网络表达出来。正是网络具有现实中任何实体交往所没有的匿名性和隐私保护性特点,为青年的交往和交流提供了更加自由、便捷的选择,也为青年组织的沟通和联络提供了创造性的新突破,越来越多的青年组织向着多样化和虚拟化方向发展。如何在互联网上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实现对网络青年、虚拟组织的广泛联系和有效覆盖,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二。
3、3)组织动员课题
网络的动员方式具有直接性,便捷性,广泛性,深受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的喜爱,可以说是一呼百应,具有很高的效率。现在的青年自组织大多运用互联网,通过帖子,邮件,论坛等方式组织动员,开展活动。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利用网络进行号召动员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组织方式,松江国轩项目建设和上海悬磁浮列车项目引发的市民散步运动就是典型案例,甚至在西藏骚乱中境外不法组织就是利用网络进行遥控指挥和组织的。因此,通过网络来动员组织青年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三。
4、4)有效服务课题
服务青年是共青团重要的社会职能。青年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学习娱乐,求职购物,表达需求,自我展示等等,网络社团虚拟社区成为青年喜闻乐见的组织归属,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公平性,虚拟性使得青年的许多需求往往通过网络寻求满足,青年的许多诉求往往通过网络进行表达,青年的许多问题往往在网络上能够反映。要全面把握青年身心健康,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社会参与和权利表达的不同需求,真正把服务青年的工作做深做实离不开网络,因此,通过网络来有效服务青年就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之四。
三 新媒体下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措施
新媒体环境下,基层共青团组织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在工作平台、网络文化、团组织建设、教育主题活动、团建形式、团务管理及网站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共青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3.1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基层共青团新工作平台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基层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基层团工作的工作手臂,拓展了基层团工作的生存空间。基层共青团可以根据具体工作特性,利用新媒体的不同形式,打造团建工作新的平台。比如,利用MSN、QQ群、微信、飞信、微博等新媒介,进行社区团情信息的发布和互动,及时把握社区青年的生活现状和思想动态,通过微信、微博公众服务平台,为社区青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最终建立基于网络、覆盖广泛、使用便捷、互动性强、与传统组织动员方式互为补充的快速动员和响应机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建立一个统一的团组织交流平台,推动团的组织体系从单线联系的纵向型向扁平化的网络型转变,促进整个组织体系内工作互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真正提高街镇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2以网络为依托,建设学习型共青团组织
建设学习型团组织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是广大团员实现人生价值、勇担时代重任的重要基础。基层共青团要立足于新媒体环境,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方式,不断创新学习型团组织建设的思路和机制。要按照《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在基层共青团组织中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团组织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学习型团组织的建设机制,开展网络互动学习、网络视频学习、手机报刊学习等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有效的学习制度,加强对团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促进他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和青年运动史、团的业务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提升团干部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团干部的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水平。
3.3开辟网路阵地,开展基层共青团网络主题活动
基层共青团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辟网路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活动,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群体、不同需求下开展团工作的需要。既可以结合国情时事热点,利用网络直观、快捷、互动性强等优势,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如在3月5日的“学雷锋日”组织开展网上学习雷锋精神活动,开创网上雷锋纪念馆、网上献束花等新颖的纪念方式;也可以结合7月1日党的生日、五四运动等重大节庆,利用网络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仿真画面,鼓励社区青年亲身演绎、阐释各种时代精神,提高共青团活动的趣味性,加强他们对国情党情以及时势政策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
运用网络,第一,建立团支部网络群体(QQ群、微信群等),把各个团支部的团干部(包括两新团组)纳入网上团支部。QQ群、微信群等网络聊天工具的运用适合于小团体建设,有助于凝聚人心,扩展街道团工委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第二,畅通支部间沟通渠道(QQ群、微信、微博等),促进各居委会团支部群的交流与合作。以居委会为单位的团支部活动,往往局限于各个社区内部。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基层团支部组织能走出小群体,扩大社区活动范围,提升活动品质。
3.4完善团务管理,打造基层特色品牌工作网站
网络高效的信息传递性和信息收集加工能力使得它成为基层共青团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要充分发挥网络零距离、零时差的特点,依托网络探索街镇团组织建设的新形式,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团组织工作的管理方式加以完善,借此保障和推动新形势下街道团工委团务工作的开展,提高团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战斗力。通过团员网上注册、流动团组织的网上运作、团组织的网上办公等有效新形式,进行团组织建设和团员管理,实现对广大团员的联系和覆盖。
3.5完善组织制度,重视团支部建设的细节
第一,开拓多样化的宣传途径。为使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团员,基层团支部要大力拓展利用新兴媒体引导青年的有效途径,将互联网、手机、小区小报等建设成为巩固团组织宣传舆论的重要阵地。第二,寻求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综合性和适应性;在素质教育上,更加注重青年全面发展; 在能力培养上,更加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第三,建立多样化的干部队伍。基层要加强团干部培训(定期开展团干部政治思想培训、党内团内交流会、实地考察学习、网络平台学习等),推进干部队伍的多样化建设,培养锻炼一支素质较高、业务精通、熟悉基层的共青团思想引导工作队伍。
四 结语
基层共青团组织作为学校党政联系广大团员的桥梁和纽带,在培养和造就“四个新一代”的光荣历史使命中担负着重要任务,在基层团组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和劳动大军中具有重要职责。新时期,做好基层共青团工作意义重大。
作为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和执政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要对网络环境下基层团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经常性调研,根据广大团员群体特征的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打造新的工作平台,探索吸引、凝聚团员的有效路径、载体和方式,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组织功能的积极更新和及时转型,推进共青团工作创新,以适应时代对共青团完成历史任务所提出的组织准备和功能要求,使共青团组织发挥出最大的能量,真正成为党组织的有力助手。
(课题组成员:张强、潘叶翠、许一蓓)
参考文献
[1] 吴雨蓉. 新媒体环境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路径[J]. 传媒观察, 2012(7).
[2] 朱雄君. 运用网络手段创新共青团工作[J]. 中国青年研究, 2009(3).
[3] 张子涵. 网络时代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 山东大学, 2011.
[4]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